苏教版三(上)《每逢佳节倍思亲》教学预案
苏教版三(上)《每逢佳节倍思亲》教学预案
南通市小海小学 苏悦
教学目标:
1.能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2.借助课文内容,理解诗句的意思,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。
教学重点、难点:
1.尊重学生个性感悟,并通过学生的个性体验,使学生对诗、文的理解更加多元化,从而达到读文悟情的目的。
2.在读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诗句的意思。
课前准备:多媒体课件。
教学过程:
设计意图:
一、立足语文实践,培养学生实践能力。
《课程标准》指出: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,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,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。本课教学过程中,我希望自己在引导学生阅读、感悟文本的过程中重点突出语文实践在阅读理解过程中的作用,通过读、说、写、等多种有效的训练形式,进行语文实践,在实践中训练,在训练中理解、感悟文本。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提升学生语文素养。
二、以生为本,读中感悟。
中年级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教学生学会读书,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和帮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好课文。因此,这一课时的教学中,我要充分重视学生读的主体地位,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书。在整节课中,我设计了自由读、齐读、指名读、引读等多种方式,指导全班学生把课文读正确、读流畅,最后达到有感情地诵读古诗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,从而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。
三、角色转换,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。
例如,在这节课的教学中,我设计了“假如你就是王维的兄弟,此时想对王维说什么呢?”这类开放性话题,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角色,进行角色体验,使教材描写的客观世界成为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。
为此,我在本节课中打算采用以下教学方法:1、情境教学法。2、以读代讲法。3、自主学习法。
一、谈话导入,初读诗句
1.学生齐读课题。
2.课题出自哪首诗?出示古诗,指名读,齐读。
二、品读中感受“孤寂”
1.学习第一自然段。
(1)自由读,找出这一段中出现的两个数字。
(2)从这两个数字,你感受到了什么呢?相机指导朗读。
(3)总结,齐读。
(4)找出对应的诗句。(出示古诗第一句)
(5)理解“独”(板书:孤独)
(6)体会王维用两个“异”字的妙处。(强调“孤独”)
(7)齐读,评价。
2.学习第二自然段。
(1)指名读前三句。
(2)学生谈感受,相机理解“扶老携幼”。
(3)看视频。
(4)学生再谈感受。相机引申表示热闹的词语,指导朗读,点评。
(5)齐读
(6)指名读第四句。
(7)找出对应诗句。(出示:每逢佳节倍思亲)
(8)理解“佳节” “倍”的意思。(板书:佳节)
(9)为什么在节日里王维会更加思念亲人呢?(板书:倍思)
(10)指导引读“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”相机说出其他佳节的习俗。
(11)齐读。
三、想象中感受“思念”
1.学习第三自然段1、2两句。
(1)配乐范读。通过这几句话,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?(相机说说重阳节的习俗)
(2)难道王维留恋的仅仅是这些娱乐项目吗?体会王维对亲朋好友的思念。
(3)齐读。
2.学习第三自然段第3句。
(1)出示地图,理解“天各一方”。
(2)体会省略号省略的丰富内涵。指导朗读。
(3)(出示图片)想象亲朋好友会说些什么呢?角色扮演:“我是王维的____,我想说__________。”指导朗读。
(4)找到相应的诗句:“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”指读。
(5)配乐朗读第三自然段。
四、情感升华、吟诗抒情
1.理解“思绪万千”。(板书:……)
2.(出示古诗)男女生分读,齐读。
五、拓展延伸、总结全文
1.引申“思念”的诗。
2.“采”和“彩”辨析。
3.生写习字册,点评。
六、课后作业
1.课后把这个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爸爸妈妈听。
2.再去搜集一些古诗背后的故事,试着讲给同学听。
七、板书设计
23、每逢佳节倍思亲
佳节
孤独 ————— 倍思 ……
个人简介:苏悦,大学本科,2015年8月参加工作,就职于南通市小海小学。2015年被评为“优秀班主任”,在“南都杯”征文比赛中被评为“优秀辅导老师”,“平凡师爱,魅力师魂”师德征文评比中获得一等奖,“教师职业幸福感”演讲比赛中获得二等奖,市第九届教师专业成长优秀论文评比活动中获得三等奖。教学格言:爱心献给学生,诚心送给家长,信心留给自己。